您好,欢迎来南充名师家教网! 手机版

南充家教网

一名大学生的志愿情结:“我的快乐比付出多”


来源:南充名师家教网 日期:2011-12-05

新华网银川12月4日专电(记者赵倩 何晨阳)“做志愿者,不是为了得到什么,而是能让别人获益。在有限的生命里,你能怎样拓展自己的生命,就能多大程度地实现你的人生价值。”张弘德说。

  今年20岁的张弘德,是中国矿业大学(招生办)银川学院管理与经济系2010级学生。他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已超过3500小时,为甘肃、宁夏两省区困难群众募集善款达40多万元、物资8吨。

  张弘德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。从高中起,他便牢记好心人对他家的帮助,然后自己行动起来,反馈社会,帮助他人。上了大学,又将爱心一路带到宁夏。“大学是我公益梦想起飞的地方,也让我成长为一名真正志愿者。”他说。

  张弘德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走访困难群众、去孤儿院、敬老院、特殊教育学校走访慰问等,并通过网络、企业捐助等方式为这些群体解决困难。

  张弘德曾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走访困难户,冻破了手脚;曾面对身患重病、无依无靠的老人潸然泪下;曾为发出的求助申请得到响应而欣喜若狂……对于志愿服务,张弘德有着自己的理解。

  “小行动+很多人=大改变。志愿服务不是作秀,也不悲壮,它是与生俱来的爱的冲动,我热爱‘志愿者’这个称号。”

  其实,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行动已延伸至社会各个方面。艾晓帆是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08级学生,也是环保志愿服务工作的践行者。他现在担任学校“绿风”环保协会副会长,协会固定会员已有200多人。

  艾晓帆说:“我的家乡陕北榆林自然环境恶劣,上大学后学了环保专业,这些都促使我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。我平时主要带领团队通过做环保宣传、调研活动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。”

  一度被评为“青年环境友好使者”“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百佳先锋”等称号,但艾晓帆说志愿服务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是快乐和团队的成就感。大学生业余时间充裕,有激情,能做些对社会有益并为他人认可的事情才有意义。

  除了社团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,在北京奥运会、南充世博会、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家大型赛事活动或会议中,大学生志愿者已成为提供志愿服务的主体。“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”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”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大学生在支教、支农、支医等经历中践行志愿精神。

  兰州大学团委副书记李华龙说:“大学生有激情,资源整合能力也比较强。作为一个青年群体,他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;他们来做志愿者,可能就会把志愿精神引领成为一种社会潮流。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。同时,志愿活动对他们的团队协作、社会认知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。”

  “予人阳光,我亦温暖,志愿者带给我的快乐比付出多,因为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,成为一种习惯。”张弘德说。

  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,李华龙说,目前高校志愿者团体以松散的志愿者服务居多,缺乏专业指导,而专业化、团队化、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是发展方向,需要慢慢向专业化团体方向过渡。同时,学校要切合学生实际,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,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进行风险评估,真正把大学生志愿服务做扎实。

  (赵倩 何晨阳)

编辑者:南充名师家教网(www.0817ncjj.com)